NEWS
經貿稅務要聞
- 2023-01-30繼承應收債權 須列遺產申報
- 2023-01-30海外所得申報 兩點留意
- 2023-01-28直播主收入樣態百百款 財部擬研議課稅所得分類標準
- 2023-01-03機關團體報稅 小心四錯誤
- 2023-01-03外銷貨物、勞務 注意認列時點
- 2023-01-02主動補報繳漏稅款 免罰
- 2023-01-02租賃業實質投資抵減 兩樣態
- 2022-12-27營所稅適用盈虧互抵 三要件
- 2022-12-23外國供應商繳營所稅 兩方式
- 2022-12-23虛列捐贈逃稅緩起訴 補帶罰
稅務法務
01-302023
海外所得申報 兩點留意
2023-01-30 經濟日報 / 記者 陳姿穎 / 台北報導
個人將資金配置於境外,構成因素及來源眾多,台北國稅局提醒納稅人常見申報兩錯誤,分別為海外財產交易損失不可跨類別盈虧互抵、海外所得非國稅局提供查詢範圍,應主動申報,以免遭補稅甚至處罰。
官員表示,實務上許多民眾誤認海外所得為稽徵機關提供查詢所得資料的範圍,過度依賴查調內容,忽略自己其實有海外所得,導致漏報。國稅局舉例,甲先生在申報2021年度綜合所得稅時,並未將海外所得申報,不久後甲先生遭查獲,未依規定申報當年度出售的境外股票交易所得,一共新台幣1,500萬元,甲先生主張稽徵機關未提供海外所得資料導致漏報。
國稅局說明,海外所得非屬稽徵機關提供查詢的所得資料範圍,但納稅義務人也要依實際交易收支情形,自行併入基本所得額申報,國稅局除補徵甲先生基本稅額外,並依《所得基本稅額條例》第15條規定處罰。
官員表示,雖然海外所得非國稅局提供查詢範圍,不過國稅局仍可透過CRS金融帳戶資訊交換、投審會通報資料等方式,查詢個人海外所得,當民眾海外所得超過新台幣50萬元,金融機構將會將資料通報給國稅局。
另外常見的錯誤為,將海外財產交易損失跨類別盈虧互抵,官員說明,不少民眾誤認海外財產交易損失可與海外不同類型所得來盈虧互抵,例如將海外財產交易損失,抵掉海外利息或營利所得。
台北國稅局提醒,海外財產交易損失,只能在同一年度的所得中扣除,除了不能「跨類別」扣除,也不能「跨年度」遞延到往後年度來扣抵。
經濟日報 提供
個人將資金配置於境外,構成因素及來源眾多,台北國稅局提醒納稅人常見申報兩錯誤,分別為海外財產交易損失不可跨類別盈虧互抵、海外所得非國稅局提供查詢範圍,應主動申報,以免遭補稅甚至處罰。
官員表示,實務上許多民眾誤認海外所得為稽徵機關提供查詢所得資料的範圍,過度依賴查調內容,忽略自己其實有海外所得,導致漏報。國稅局舉例,甲先生在申報2021年度綜合所得稅時,並未將海外所得申報,不久後甲先生遭查獲,未依規定申報當年度出售的境外股票交易所得,一共新台幣1,500萬元,甲先生主張稽徵機關未提供海外所得資料導致漏報。
國稅局說明,海外所得非屬稽徵機關提供查詢的所得資料範圍,但納稅義務人也要依實際交易收支情形,自行併入基本所得額申報,國稅局除補徵甲先生基本稅額外,並依《所得基本稅額條例》第15條規定處罰。
官員表示,雖然海外所得非國稅局提供查詢範圍,不過國稅局仍可透過CRS金融帳戶資訊交換、投審會通報資料等方式,查詢個人海外所得,當民眾海外所得超過新台幣50萬元,金融機構將會將資料通報給國稅局。
另外常見的錯誤為,將海外財產交易損失跨類別盈虧互抵,官員說明,不少民眾誤認海外財產交易損失可與海外不同類型所得來盈虧互抵,例如將海外財產交易損失,抵掉海外利息或營利所得。
台北國稅局提醒,海外財產交易損失,只能在同一年度的所得中扣除,除了不能「跨類別」扣除,也不能「跨年度」遞延到往後年度來扣抵。
經濟日報 提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