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
經貿稅務要聞
- 2019-03-27財團法人法配套 財部預告
- 2019-03-27國內行庫香港財管業務全收攤
- 2019-03-27銀行法修正 查假外資添利器
- 2019-03-20台商在大陸稅務 三點留意
- 2019-03-20採擴大書審報營所稅 稅局盯
- 2019-03-18台幹福音陸個所稅有六年豁免期
- 2019-03-18防洗錢評鑑複審 部會備戰
- 2019-03-18海外資金回台 稅率優惠加碼
- 2019-03-18Google挨罰 凸顯個資保護重要性
- 2019-03-14海外資金匯回,善用舉證規定節稅
稅務法務
03-272019
國內行庫香港財管業務全收攤
2019-03-27 工商時報 記者朱漢崙 報導
大型行庫在香港分行的財管業務,遭三面阻力夾擊幾乎全面收攤。以往國銀最密集的海外分行布局,且獲利最多的就是香港分行,尤其八大公股行庫每家都在香港設有分行,但據金融圈知情人士指出,現在八家行庫的財管業務不是主動撤照、就是停擺,形同全面收攤。
行庫主管無奈指出,香港是海外資金高度集中區,很多巨賈都將資金留在香港調度,停作財管業務真的可惜,但壓力太大,無奈之餘,只好停作。
據指出,目前主動向主管機關表態要撤照的已有兩家公股行庫,另外6家則是停止承作新業務或接收新財管客戶,對於上述造成衝擊的三大因素,主掌海外事務的銀行主管透露,主要包括洗錢防制及反資恐更為嚴格的要求、CRS及中美兩國同步追稅,以及對所謂「專業投資人」增加更多門檻,導致現在香港分行的財富管理業務愈來愈難作。
某國銀香港分行主管以內部評估指出,以前財管業務或許在花費500萬港幣投入電腦資訊設備的建置之下,就能損益兩平,「但現在可能要2,000萬港幣」,是過去的4倍,因為得投入大量的資金來購置電腦資訊系統配備,以達成監理機關在洗錢防制、打擊資恐等諸如KYC、EDD、客戶交易目的及後續資金流向等最新要求,而且這些法規比台灣還要嚴格。
大型行庫主管直言,以目前財管業務的規模經濟來看,實在無力支撐膨脹數倍的新資訊設備成本支出開銷;此外,在CRS的執行上,由於目前台港間並未有單邊、雙邊、多邊等任何一種租稅協定,因此面臨美國、大陸同步追稅壓力,使得香港分行作財管業務更「吃力不討好」。
銀行除了要了解客戶在自家銀行的金流狀況,連客戶在別家銀行的金流、財富情形也得掌握,以讓追稅的國家能了解這些目標戶的資金流向全貌,讓銀行壓力更大。
國銀主管同時指出,香港在不僅要求專業投資人的資格,也要求銷售商品經理人的專業證照,且要求的項目、分類愈來愈細,也使得銀行不小心對法規「踩雷」的空間更大,上述原因加總,使公股行庫評估財管業務「不如歸去」。
公股行庫收攤香港分行財管業務的同時,為了維持獲利,將更專注法金業務,特別是國際聯貸案或是台商子公司包括周轉金、股權收購、私有化等聯貸案。大型行庫主管表示,公股行庫總行資金量大,且原本就以法金業務為強項,現在回歸本業專注於法金業務,也是最好的選擇。
同時待過民營及公股銀行的金融圈人士認為,公股行庫一旦遭當地監理機關罰款,以國內政治文化來看一定遭重罰,且先前所有的好成績全都因此一筆勾銷,成為公股行庫推展業務的最大包袱,但民營銀行較以業績掛帥,且「容錯」空間較大,不同的文化因而限縮公股行庫海外分行在當地的發展空間。
其中最有名的例子,就是金管會在民國100年發過的一道函令,在該函令裡,金管會明確指示要國銀的海外分行財管業務「不要回到台灣吸收客源」,一方面希望多增加在地客源,另一方面也避免台灣的資金與稅收的外流到海外地區。這道指令迄今未變,公股行庫香港分行因此不敢回台行銷,但對一些積極衝刺業務的民營銀行則沒發揮太大拘束力。
有金融圈人士直言,部分在香港分行對財管業務非常積極的銀行,甚至連香港經理都經常跑回台灣帶領團隊來拜訪台灣客戶,而且團隊陣容不少,基金、債券都各有專人處理,一拜訪,團隊成員就各自拿出人手一台的Pad,直接秀出擬推銷的基金、債券等資訊,向客戶積極行銷,於是爭取到客戶的資金移往香港理財。
反觀在金管會上述規定未鬆綁前,公股行庫完全不敢回台招徠客戶,加上去年、今年,亞洲地區適逢APG檢測洗錢防制、反資恐的重點,香港金融管理局也對銀行財管業務加入更多規定,定,另外在投資者權益伸張下,SFC(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)也對理財證照要求更細、更多,公股行庫因此擔心動輒得咎,才決定收攤香港分行財富管理業務,未來國際聯貸案等大型法金業務預期會扮演更重要角色。
大型行庫在香港分行的財管業務,遭三面阻力夾擊幾乎全面收攤。以往國銀最密集的海外分行布局,且獲利最多的就是香港分行,尤其八大公股行庫每家都在香港設有分行,但據金融圈知情人士指出,現在八家行庫的財管業務不是主動撤照、就是停擺,形同全面收攤。
行庫主管無奈指出,香港是海外資金高度集中區,很多巨賈都將資金留在香港調度,停作財管業務真的可惜,但壓力太大,無奈之餘,只好停作。
據指出,目前主動向主管機關表態要撤照的已有兩家公股行庫,另外6家則是停止承作新業務或接收新財管客戶,對於上述造成衝擊的三大因素,主掌海外事務的銀行主管透露,主要包括洗錢防制及反資恐更為嚴格的要求、CRS及中美兩國同步追稅,以及對所謂「專業投資人」增加更多門檻,導致現在香港分行的財富管理業務愈來愈難作。
某國銀香港分行主管以內部評估指出,以前財管業務或許在花費500萬港幣投入電腦資訊設備的建置之下,就能損益兩平,「但現在可能要2,000萬港幣」,是過去的4倍,因為得投入大量的資金來購置電腦資訊系統配備,以達成監理機關在洗錢防制、打擊資恐等諸如KYC、EDD、客戶交易目的及後續資金流向等最新要求,而且這些法規比台灣還要嚴格。
大型行庫主管直言,以目前財管業務的規模經濟來看,實在無力支撐膨脹數倍的新資訊設備成本支出開銷;此外,在CRS的執行上,由於目前台港間並未有單邊、雙邊、多邊等任何一種租稅協定,因此面臨美國、大陸同步追稅壓力,使得香港分行作財管業務更「吃力不討好」。
銀行除了要了解客戶在自家銀行的金流狀況,連客戶在別家銀行的金流、財富情形也得掌握,以讓追稅的國家能了解這些目標戶的資金流向全貌,讓銀行壓力更大。
國銀主管同時指出,香港在不僅要求專業投資人的資格,也要求銷售商品經理人的專業證照,且要求的項目、分類愈來愈細,也使得銀行不小心對法規「踩雷」的空間更大,上述原因加總,使公股行庫評估財管業務「不如歸去」。
公股行庫收攤香港分行財管業務的同時,為了維持獲利,將更專注法金業務,特別是國際聯貸案或是台商子公司包括周轉金、股權收購、私有化等聯貸案。大型行庫主管表示,公股行庫總行資金量大,且原本就以法金業務為強項,現在回歸本業專注於法金業務,也是最好的選擇。
同時待過民營及公股銀行的金融圈人士認為,公股行庫一旦遭當地監理機關罰款,以國內政治文化來看一定遭重罰,且先前所有的好成績全都因此一筆勾銷,成為公股行庫推展業務的最大包袱,但民營銀行較以業績掛帥,且「容錯」空間較大,不同的文化因而限縮公股行庫海外分行在當地的發展空間。
其中最有名的例子,就是金管會在民國100年發過的一道函令,在該函令裡,金管會明確指示要國銀的海外分行財管業務「不要回到台灣吸收客源」,一方面希望多增加在地客源,另一方面也避免台灣的資金與稅收的外流到海外地區。這道指令迄今未變,公股行庫香港分行因此不敢回台行銷,但對一些積極衝刺業務的民營銀行則沒發揮太大拘束力。
有金融圈人士直言,部分在香港分行對財管業務非常積極的銀行,甚至連香港經理都經常跑回台灣帶領團隊來拜訪台灣客戶,而且團隊陣容不少,基金、債券都各有專人處理,一拜訪,團隊成員就各自拿出人手一台的Pad,直接秀出擬推銷的基金、債券等資訊,向客戶積極行銷,於是爭取到客戶的資金移往香港理財。
反觀在金管會上述規定未鬆綁前,公股行庫完全不敢回台招徠客戶,加上去年、今年,亞洲地區適逢APG檢測洗錢防制、反資恐的重點,香港金融管理局也對銀行財管業務加入更多規定,定,另外在投資者權益伸張下,SFC(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)也對理財證照要求更細、更多,公股行庫因此擔心動輒得咎,才決定收攤香港分行財富管理業務,未來國際聯貸案等大型法金業務預期會扮演更重要角色。